徐志钧 | 明代惠山名胜

中欧·体育的玩法技巧
你的位置:中欧·体育的玩法技巧 > 新闻动态 > 徐志钧 | 明代惠山名胜
徐志钧 | 明代惠山名胜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6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82

惠山除了园林外,最大的名胜当属二泉及惠山寺,还有周边的景物。根据明代邑人和日本人策彦游无锡惠山后的记载,加以综合,讲讲明代二泉、惠山寺及周边景物。

谈修云:“惠山有泉石之胜,邑中士庶,携觞挈榼,游于其间者,盛于春,次则秋,而无间冬夏。从陆者出试泉门,过梁溪桥,由五里街,山色当前而林墅平畴,苍翠可掬,宛如织绮,又名绮塍街,过大德桥,至九龙峰坊下而进。”

九龙峰坊是石坊,面向惠山走近坊时见到“九龙峰”三字的石额。过坊回过来看,坊上写着“五里街”三字,这是指坊外之来路。很快就到了惠山寺山门,挂着“惠山寺”三字的匾,署名秋林所书,这是邑人陈勉的号。

图片

▲惠山寺

山门后有一座楼门,过楼门三百馀步即是日月池,上有香花桥,再行三百步即到天王殿,上有匾“惠泉福地”四字,也是陈勉所书。殿门有百响环,每一摇,百响而止。后毁于火。过天王殿中庭有池,名鲈塘,又名金莲池,上有金莲桥。

图片

▲金莲桥

过桥即是佛殿,殿左右有药师殿和伽蓝殿,俱废。再右有弥陀殿,这里现在挂的是竹炉山房的匾,其实在明代是弥陀殿故址。殿后有白云堂,邑人莫文懋书匾。堂有对联,“坐到无言,他事忽随流水去;来非有约,此心原与白云闲。”山人丁某所撰。堂左有丈室,僧文忞重建。右有文昌祠,僧正心建。堂后凌二层而上有大慈阁,供奉千手观音。浮阶乘虚,堪以远眺,可见高山与胶山对峙若翠屏。阁前有法堂,启扉望山,令人有云霞象外之想,再往上则初篁鲜碧,樛枝交翠,唯闻山风萧瑟,这里有高僧坐关之所。

在天王殿前左右各有木坊立在路口,北面为听松坊,这里有二泉书院,周文襄公等多家祠宇,听松坊路尽头有百尺乔松,挺立高耸,秀萼盘结如盖,阴条落落下垂。

图片

▲二泉书院

向左即到碧霞元君行宫,离宫不远即是听松庵故址,万历时已成邵宝墓地。附近有听松石床,石床上刻有唐代李阳冰所书“听松”二字,伴着石床的有二株高大的古松。石床原在惠山寺佛殿前,成化年间迁移至此。

图片

▲听松石床

南面木坊有“观泉”二字的匾,过坊就可走到华孝子祠前,右折又有一木坊,上刻“天下第二泉”五个大字,为赵孟頫手笔。坊柱上左边刻“勺水流金,山谷发精华之气”,右柱上刻“才云触石,江河成润泽之功。”

图片

▲天下第二泉

过坊即到了二泉庭院,下池有石螭首,泉水从其口中下注池中。池上即漪澜堂,当时县令赵应元捐俸修葺,题匾于上,为“一清如许”四个字。

图片

▲漪澜堂

当时二泉上有亭,亭中叠石建井,亭壁有“凝翠”二大字。亭之上有堂,堂匾为“尊贤堂”三大字。堂上壁间有《惠山十贤堂记》之文。堂中祀十贤牌位。此处今为陆子祠。

旁边有若冰洞石屋,窟上有石额为秦金所书“小石屋”三字。洞中有水流出,旁有石,上镌“慧麓灵源”四字,石屋背面山坡上有亭,亭匾写着“二泉真处”四字。旁有《二泉真处亭记》一文,这些就是明代后期所见惠山二泉。

图片

▲若冰洞

当时在惠山寺从山门到佛殿,一路种有许多古松,为南宋元符年间无锡知县赵伾所手植,这就是享名二百余年的赵令松。夏日浓阴蔽天,为寺中一大胜景,嘉靖甲寅倭寇窜犯无锡,斩伐殆尽,仅有一、二遗漏。万历年间县丞孟学孔在绮塍街对面河边,栽桃插柳,数年后,每当春和景明,桃红柳绿相映成趣,被写入歌谣。

惠山寺寺僧在成化年间,掘地得到一颗铜印,印文为“旌忠荐福功德禅院之印”,这里原为元代孟氏惠麓小隐故地,当年曾把惠山寺赐给孟氏为功德院,这是有关惠山寺历史的掌故,当时印即藏于寺中。

出惠山寺山门不远的锡山之麓,即是東嶽行宫,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及明初,多次失火焚毁,又重建,弘治七年再次重建后留下了东嶽庙的记载。庙门为石制棂星门,过门有井,井上有亭。再进有池,池不大,但中间架石为桥。锡山上流下来的涧水,引流入池,泠泠不绝。临池有巍楼一座,五楹开阔,楼上挂着“五嶽楼”三字的匾。过了楼,再走上十级台阶的高台,即是供奉东嶽大帝的大殿,殿左右两庑,右庑祀张巡,称忠靖祠;左祀王三太保,称灵护庙。东岳行宫自后有顾可适、陈幼学、马世奇等人为之续加修葺维护。

图片

▲东岳行宫

早在南宋时,南渡而来的蒋姓在惠山寺前定居,善酿酒,此是惠泉酒的起始。十数代人传至明代,惠山蒋氏惠泉酒已驰名天下。许多人因慕惠山人文雅致,二泉水久闻其名,依托大运河交通便利,从唐代起惠山游人四季不断,来后观玩之外,必饮惠泉美酒。人气的充沛也促使了古镇的繁荣。当时惠山古镇,酒楼茶馆,客舍商店,栉比鳞次,聚而成市。一些著名文人来游,必以饮惠泉酒为胜事,有的还留下了游记。

王思任《游慧锡两山记》云: “地下之浆,又慧泉首妙。居人皆蒋姓,市泉酒独佳。有妇折阅,意闲态远,予乐过之。买泥人,买纸鸡,买木虎,买兰陵面具,买小刀戟,以贻儿辈。至其酒,出净磁,许先尝论值。予丐冽者清者,渠言燥点择奉,吃甜酒尚可做人乎?。。。。。同上慧颠,望太湖茫茫然,铜墨之影,亦在云凫霞雁之际。下则客肆具整,鱼鲜肉旨,此维扬、白下所不敢望者。。。。。归舟则人士联翩,笙歌弦索,如五色云中特闻琉璃霓羽,恍然叶法善挈三郎与玉环走月桥,看广陵灯事者,不亦乐乎,不亦悦乎。”折阅,就是打折降价,允许讲价钱。叶法善,唐玄宗时道士;三郎,唐玄宗;玉环,杨贵妃。叶法善曾导引唐玄宗、杨贵妃游月宫,此处借以形容当时惠山古镇热闹的夜市,还具体写到“鱼鲜肉旨”比扬州南京的菜更好吃。

明人张岱的《陶庵梦忆》记载惠山古镇:“进桥,店在左岸,店精雅,卖泉酒、水罈、花缸、宜兴罐、风炉、盆盎、泥人等货。”值得一提的是风炉,是一种泥做的烧炭的小炉子,它产自无锡南门外,直到改革开放前尚能买到,可见这一产品历史之悠久。也可看到惠山古镇不但经营本地产品,也售卖外地产品,从经济学角度看,是一种发达的商品经济。值得一提的是蒋家酒楼,那是惠山古镇的名楼。几乎凡到惠山游玩的达官贵人,文人墨客,僧道游历,商人经商,信众烧香,一到惠山,总要到蒋家酒楼饮酒,明末邹迪光儿子邹德基在蒋氏酒楼题了“蒋家第一酒楼”六个大字,据蒋氏后人告诉我,酒楼高达四层,为惠山古镇地标性建筑。

本文所谈惠山古镇胜景,不但仅限于明代,即使明代的祠堂,及文社书院等胜迹,因篇幅关系只能留于下次再写。至于清代的惠山古镇,材料也很丰富,值得另写一篇,下面我把邵宝写的《惠山杂歌》六首作为本文的结束,诗中很可感到明代惠山的市井气息。

踏踏花郎从老翁,惠山寺里看新钟。

问道新钟几时撞,九秋霜落树头红。

箫鼓迎神神下山,香烟满路送神还。

安得村村无病苦,灵泉不动庙门闲。

听松庵里双古松,松下石床苍藓封。

洗却藓痕看古刻,志书传是米南宫。

漪澜堂下水长流,朝朝暮暮客未休。

纵有茶经无陆羽,空教煎白老僧头。

登登山路转山阿,须向仙人洞口过。

涧水满时青草短,岩花深处白云多。

南祠忠定北文襄,千古青山两瓣香。

莫问前朝松柏树,只今何处有甘棠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